煤礦井下水處理是指在采煤過程中,所有滲入井下采掘空間的水,有時也含有少量滲入的地表水。煤礦井下水處理技術主要有: 中和酸性水、絮凝處理去除懸浮顆粒物、反滲透去除可溶性鹽類等技術以及組合。采取各種方法去除或減少礦井水中的有害物質,使之達到排放標準并滿足受納水體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,或者處理到各種需求的目標水質。
我國將礦井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,含懸浮物礦井水、高礦化度礦井水和酸性礦井水的處理工藝基本成熟。高礦化度礦井水的預處理工藝同常規礦井水相同,在后續工序中增加了除鹽工序,現階段我國常用的除鹽工藝為反滲透技術。酸性礦井水的處理主要是采用石灰或氫氧化鈉加藥進行中和。
1、水質特點
含懸浮物礦井水中的主要懸浮物為煤粉顆粒,還包含一部分巖粉和黏土等,顏色為黑色,含量變化較大,從幾十mg/L至數千mg/L不等。由于煤粉粒徑偏小,大小相差懸殊,在投加混凝劑后形成的礬花結構比較松散,混凝沉降性能差,沉降速度較慢。同時,煤粉顆粒在水中還受到布朗運動的影響,令懸浮物礦井水不但有懸浮物的特性,還有一些膠體的性質。
2、 處理方法和原理
目前對懸浮物礦井水的處理技術已經比較成熟,只要采取常規的混凝、沉淀、過濾的工藝,出水即可達到工業用水的標準。混凝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,使其中的膠粒物質發生凝聚和絮凝,形成較大顆粒或絮凝體,進而將水中懸浮顆粒從水中分離出來以凈化廢水。混凝劑可分為無機鹽類和高分子物質2大類。影響混凝效果的因素有:水溫、pH值、濁度、硬度及混凝劑的投放量等。礦井水在經過混凝反應后通過沉淀池去除大顆粒的懸浮物,實現固液分離。按池內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為平流式、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。
熱線:13176821988